MBA/MPA/MPAcc/MEM 考前辅导垂询热线:0411-39948306(市内)66773986(开发区)微信公共平台:dalian-mba 汇聚备考精英 放飞人生梦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加入收藏
首页][新闻中心][管理实战][MBA咨讯][备考信息][MBA人物][人在职场][BBS论坛][MBA联合会][咨询天地
  当前位置>>备考信息 ·备考快讯 ·备考资料 ·吃好考好 ·过来人
备考信息检索
标题:
内容:
类别:


  • 考研不足70天!这样做能打败60%的对手!  (2022.10.21)
  • MBA备考最后两个月,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2022.10.21)
  • 考研倒计时113天,我们该做点什么?  (2022.9.2)
  • 【备考感悟第十一篇】全力以赴,一路坚持,不留遗憾!  (2022.5.27)
  • 【备考感悟第十篇】笃定前行,为梦想而战!  (2022.5.27)
  • 【备考感悟第九篇】利用半年时间备考,如何逆袭?!  (2022.5.27)
  • 【备考感悟第六篇】勤奋换来的一定是高分和上岸!  (2022.5.20)


  • 我的MBA备考经历

    一方面是响应大树的号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得到过许多先辈的指点,因此今天我自己也斗胆整理自己的备考心得,希望能有益于后来者。虽然我如愿考入清华,但我的考分仅有280分,在计划录取400名的清华MBA后备军中仅排名第392名,所以,如果你不能从我的“心得”中得到正面的启示,你不妨将它当作反面教材或是一篇晦涩的现代文阅读理解,只要能于你有用就行。
       一、我要考MBA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备考MBA的理由,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一定要是“我要考MBA”,而不是“要我考MBA”。备考是一个枯燥而需要相当毅力的过程,期间需要我们投入我们可能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并放弃掉许多生活的愉悦和享乐,如果不是“我要考MBA”,那么我们的备考会容易因为后续的动力不足而夭折或因自己放纵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差之毫厘。
       二、学校的选择
       清华是我初中时代就梦想就读的高校,但当我决定备考MBA后,我仍然理智而清醒地比较、分析清华MBA与北大MBA的不同(我要确保自己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相对而言,清华更有利于长工龄者(面试分数线会因你的工龄而下降)。按2001年的政策,我只要考够265分便可获得面试机会。虽然分数越低,淘汰率越高(2001年的情况),但如果连面试都机会不能获得,淘汰率的高低又有何意义?北大的特点是前50名免面试,只要你有信心考到前50名,北大MBA自然是你的最佳选择(我没有这样的信心)。两所学校的第二个不同点在于:清华的面度分数线一般高于北大5--10分。尽管如此,对像我这样的长工龄者,北大的面试线仍高于清华给予我们的照顾线。第三个不同点在于两者的面试淘汰率不同。大致而言,清华的淘汰率为1/3,北大为1/2。我虽然不太怕面试,但为了保险起见,我更倾向于把握性较大的学校。
       其实不仅清华、北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政策,如上海财大仅接收复旦、上交大的调剂生。不同的特殊政策肯定对某些人有利,而于另一些人不利。分析学校的特殊政策和自己个人情况的匹配情况,并不意味着如果自己的个人情况不能与学校的特殊政策匹配就不能报考这所学校,但却可以让你事先明了这种不匹配将带给你的竞争劣势,并促使你在其它方面比别人更出色、更努力来弥补这种不匹配劣势。否则你只能事后咒骂几声学校的特殊政策的不公平而已。当然随着各学校的特殊政策被广大考生日渐知晓,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因特殊政策有优势的朋友报考,这样其特殊政策带给某特定的考生的优势就会略有下降。比如清华的长工龄政策,2002年上线平均工龄为6年(估计2003年会更高),如果你的工龄不能超过平均值,那你便自然无优势可言了。
       三、设定目标考分
       学校确定后,一定要根据历年该校的分数线确定自己的目标考分。目标考分必须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确保能达到所报学校的面试线;
    2、能有利于你的最终录取。
       我当时的目标考分是290分,不是我不想考300分或400分,实在是水平太有限。数学、英语是多年来考试成绩的分水岭。我的数学还可以;英语四级,工作后很少使用,因学习韩国语(我所在是韩国公司)而常常英语、韩国语相混;逻辑也还可以;语文一般;而管理是没法估计的一门。根据自己的这种情况,我将290分分解为如下的二级目标:数学90分、英语65分、语文35分、逻辑40分、管理60分。
       二级目标确定后,一定要找一套模拟试题自测(最好是上一年MBA或EMA的考题),一方面可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便于自己将二级目标考分按考试题型细分。我对数学比较自信,所以未对数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其余各科根据自测情况细分如下:语文---基础18分,作文17分;英语---基础7分,完形7分,阅读理解34分,翻译10分,作文7分(2001年题型基准) 继2003年奋斗清华失利后,2004年我以笔试274分,面试259分,英语口语7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两次备考,感觉良多,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不要有太差的科目,也就是所谓瘸腿科。这是我2003年考清华失败的最大教训了。是年我标准分近250,超过了清华241的总分要求,而且自我感觉面试应该不成问题(2004年验证了我的感觉和自信),遗憾的是我的英语只有45分,与清华失之交臂。当时由于我是工科毕业,因此我的备考策略及目标是综合尤其是数学要提分,管理课略高于平均分,英语不受限,但该年英语难度陡升,无奈只好再来一年。
    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策略计划,合理分配、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2004年的策略和目标有所变化:管理还是略高于平均分(因为管理课大多数同学都差不多,拉分不大,略高于平均分应该对总成绩影响不大,当然对管理特别好或时间较富裕的同学除外),综合保持状态并略有提高(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已挖掘的差不多了,就算付出再多,成绩也不会再提高很多),50%以上的精力放在了英语上,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英语上可挖掘潜力还是有的,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分数提高值也高于其他科目。最终2004年基本达到了我的计划目标:综合240(清华平均分220,尽管比2003年差,但排名还是可以的),管理68(清华平均分61),英语成绩大幅度提高,由45提升为66分(清华平均分58),标准分近280。
       制定详细的复习进程。备考MBA是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科目也很多,不制定详细的进程,只是凭感觉走,很难保证在考前将所有该作的备考工作作完,而且要留出时间余量,因为半年多的时间,许多计划外的事情会占用大量时间,没有机动时间的安排会使整个复习计划一旦被打乱,就会使整个进程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大体有以下几个阶段,不同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2002年,第一阶段我从5月份开始准备,主要是数学和英语,当时已忘的差不多了,管理、逻辑和语文基本上没看,到9月份基本结束。这一阶段主要是数学的基本概念、题型,英语是词汇、语法和阅读。第二阶段是9至11月份中旬。主要是强化数学各类综合性题目,英语作了大量习题,管理、逻辑、语文按照辅导班的进度学习。自我感觉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实力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从11月中旬开始就是模考阶段,一直到元旦左右,这个阶段主要是各种套题,针对模考中暴露出来的自己的弱项再针对性的强化。模考阶段结束后一般来说元旦几天的时间辅导班会有串讲班,自己感觉还是很有收获,主要是老师将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题型总结概括一下。这时,离考试时间一般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吧(一般是春节前两周的周六周日),许多同学这时心情可能会很浮躁,但自我感觉如果能调整好心态的话,再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这时离考试很近,掌握的知识也是最牢固的。
       需要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备考时间长,课程重,又要工作又要学习,单位家庭还有数不完的烦心事,没有毅力,很容易半途而废;没有毅力,再好的计划都将是镜中花水中月,除了自我安慰以外毫无用处。对我来说,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点肉麻,不过确是实话),我妻子在人大读博士,为了缩小差距,为了夫妻团聚,我有了充足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同时压力也是大大的,呵呵。因此我奉劝那些抱有“今年试试,明年来真的”的人还是三思而后行。
       临考前一切事项都要精心准备。例如找好宾馆、不要感冒等。2003年,我所住的宾馆隔音效果非常差,不幸的是当晚好几拨客人还回来的特别晚,在走廊里高声喧哗,(可想而知第二天我的心情和精力是什么状态了。还有我所住的宾馆距考场打的还要近20分钟,当时感觉无所谓,可不幸的是周日下起了大雪,7:30我就出来打的,一直到8点多才与其他人一起挤上了一辆的士,到考场时试卷已开始发了,别人已开始作题了我还气喘未定。建议大家不要再范我这样的错误。遗憾的是我2004年的考试又出了问题,千小心、万注意,可就在考前一天,不幸感冒了,花了一个小时找到一家药店买了白加黑,一晚没睡好。幸好药的效果还不错,第一天还坚持了下来,可第二天的综合就明显感觉脑力不支,作完数学已觉脑子转不动了,逻辑基本就是凭感觉选答案,下午的管理更甚,管理时间一般来说是最充裕的,可是当时直到老师说还有5分钟交卷时我才刚刚作完开始涂答题卡。呵呵,够倒霉的,希望大家运气比我好。
       辅导班的选择。我选择的是SUCCESS辅导班,感觉师资力量不错,都是全国最有名气的老师,模考的试卷质量也很好。辅导班的工作人员也很热心负责,最令人感动是有一次,一位老师第一次上课,由于同学对该老师的水平提出了强烈置疑,辅导班的校长课一结束,那位老师还没走,就拿起话筒向大家承诺:我们本来就是请他来试讲的,大家不满意咱们就换!果然,这位老师我们再也没见过!
    复习材料的选择和作题量的安排。我感觉机工版的教材是最权威的,课后习题也很经典,尤其是数学,建议大家最好作一遍,我基本上除机工版和SUCCESS辅导班的题目外没作其他教材的题目。近几年大纲变化比较大,许多其他的教材都不能紧跟大纲的变化趋势。如去年的语文改为两篇,形式也有变化,但许多材料上还是沿用的前年的老套路。但是只有机工版也是不够的,主要是综合性不够,还要适当作些辅导班提供的题目,特别是模拟考题。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机工版加上辅导班的题目,在质量和数量差不多也就够了(说来惭愧,辅导班的几套模拟题最后因时间不够很遗憾的没作,还是时间和进度没安排好)。
       具体到每一科目上,我个人认为:管理科目主要还是对基本概念的灵活运用和揣摩出题者意图即考点,过多的纠缠于模拟题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许多管理问题都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的,那么答案自然也就不同,然而最佳选择只有一个,这时如何把握主要矛盾,理解出题者意图,吃透考点是解题的关键。所以,管理复习的关键我认为是把前几年的真题详细的总结一下,辅导班提供的六套模拟题足够了。逻辑是要大量作题的,逻辑其实就那么几种题型,针对每种题型作一下训练,再作数套模拟题,问题一般不大,不过个人觉得逻辑还是要多作题,我大概作了有一二十套。至于语文,我从小就经常参加作文比赛,没怎么花费时间,不过   MBA的作文考试是有套路可循的,对速度的要求也很高,甚至超过了对语言优美的要求,想想吧,不到一小时就要完成两篇作文,总字数在1000以上,谈何语言生动优美呢?所以我认为作文考的是你平时的语言功底,是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如果字写的漂亮,分数肯定不底:)数学、英语没得说,大量习题是提高分数的有限捷径。
       最后,我还想对第二次备考的同学提一些建议,我第二次备考花的时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去年的非典和总分过线却因单科受限而失败情绪的影响,一直没有怎么看书,又因为9月份结婚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直到9月底才开始复习,主要就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英语下功夫,可以说一直到考前我差不多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因此,最主要的就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复习,还有就是调整好心态,既不要情绪低落也不要大意,认为我有基础了,今年没问题了。就SUCCESS的情况来看,第二次备考的同学真实考试的成绩排名都比在模考时要低。象我自己,2003备考时,最终的联考成绩在能排到前30名,而到了2004年,我两次模考排名十几名,一次前十名,综合更是每次都是前5名,然而最终联考综合只考了240分,总分也不是太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条,首先是第一次备考的考生通过最后一个月的总结整理,可提升空间很大,而第二次备考的考生可挖掘潜力已差不多了;还有就是第二次备考的考生对题型已经较熟悉,甚至有些模考考题都作过,但真正的联考对每一位却都是一样的,碰到作过的题目的概率很低。所以,对第二次备考的同学一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而对第一次备考的同学来说,模考成绩不好也大可不必垂头丧气,毕竟模考结束后到联考还有约一个月的时间,提升空间非常大。
       对许多英语不好的同学我谈谈自己的感触,因为我自己英语就不是太好,因此我的经验可能更有参考价值吧。我认为英语词汇量对考试成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自己感觉单纯的背词表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参考了许多别人的经验后,我制定了自己的提高英语水平计划,以新概念第三册为教材,买了配套磁带,并花180大洋买了盗版的新东方的网络课堂(不久后就发现小摊上20元就能买一套,很是郁闷了一阵)。我先是听一遍课文大意,不懂再听第二遍,很少听第三遍,然后就是听写,开始觉得很难,后来就习惯了,有时能完整的连续写下好几句,很有成就感:),写完后对照课文用红笔标出听错的地方然后再对照课文听几遍,平时没事时就听一听,这样既练了听力还练了词汇语法,感觉不错。然后就是听花高价买来的盗版新东方的课(每每这时我就心疼自己的银子),记单词,作课后习题,还有背课文。很遗憾,背到第二十课后,由于以后的课文太长,时间无多,没再继续下去。最后的考试成绩尽管不算太高,但能从45提高到66,自己还是较满意了。
       关于清华的面试,我认为面试前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模拟面试最好参加一下,起码可以交流信息,让你对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不紧张。我个人认为清华的面试还是比较公正合理的。我的面试过程是这样的:根据通知,19日早9:15报到,每人随机抽一张表,上面有顺序号和面试注意事项,然后按照号码顺序每8个人一组交验材料,然后还要再抽签决定面试的考场,所以作弊的可能性不大。到达面试考场后,前一个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我是8位中的第7位,进入考场后向老师问好,中间是清华的一位女教授,看上去很慈祥,使我略微放松了一下,左边一位看上去40冒头,有点不好对付,右边一位不到40,脸上略带微笑。首先是自我介绍,清华没有规定时间,一般掌握在2分钟以内。我说的很简单,说的时候我一直试图和老师进行目光交流,可惜老师们都低头看我的材料,煞是影响情绪,自己说得没劲,我估计一分钟就结束了,老师们可能都没想到我自我介绍如此简练,略微愣了一会儿,几秒钟后左边的老师首先问了我一个早已滚瓜烂熟的问题:为什么考MBA?呵呵,这种问题答不出,不如回家种红薯。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对诸如:为什么选择清华、自己有什么优势等大众化的问题还是一定要准备一下。再后来老师们就开始连环发问了。由于我当时已是某国有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他们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我的个人简历上,自己经历的事回答起来自然没什么大问题。我记得好像有:分管何业务、为何由工科转行为金融、上海证券市场竞争激烈,如何竞争、为何报清华、为什么不读金融MBA(有钱有职位又发学历的话我就读)、对CEO如何认识的、股市低迷如何发展客户等,大概十几个问题,15分钟左右,中间还有点小花絮:面试秘书的手机在我回答问题时响了!呵呵,中间的教授不满的瞥了她一眼,这可给了我一个表现的机会,我丝毫不受影响的回答完了问题,出来后秘书一个劲的向我道歉,其实还真没什么影响。中间教授的最后一个问题让我当时激动的几乎不知如何作答:考的怎样?憋了半天,说一般,270多分,什么多分啊,赶快补了一下278分。因为清华面试为避免老师因为考分而对考生产生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原则上是不向老师发放考生成绩的,所以老师一般也不问,既然问了那就有两种情况:一.老师觉得你不行,要是你分数高,那就给你个面试不及格,二.老师觉得你是个料,要是你分数不高,那面试就多给你几分。呵呵,我自我感觉应是后者,所以当时就觉得已经通过了似的,以致当时太过激动而差点说不出话来。然后是小组面试,八个人抽签决定A、B方,并排定座次,我很不幸,抽到了B4,也就是说我是最后一个作陈述的人,机遇最大,风险也最大:表现的好,最易得高分,不好,最易得低分。坐定,秘书宣读小组面试规则:按A1,B1,A2,B2……的顺序作自我陈述,时间90秒,然后自由讨论,时间24分钟。然后下发题目,A方为:效率优先于公平,B方为公平优先于效率,5分钟的个人思考时间,不准讨论。秘书记时,5分钟后说开始,呵呵,第一位老兄很紧张,以致结巴了好几次,弄的我也很紧张,发言时也是结巴了好几次:)。大家一定掌握好时间,我们组8人有三位因超时都被秘书小姐无情的喊:时间到,下一位。经过波澜不惊的个人陈述,秘书宣布:自由讨论开始。我们不知怎的一开始没进入状态,还是按顺序A1、B1、A2、B2的顺序发言,一点辩论讨论的气氛都没有,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于是在B2说完后我紧接着加强了我方的观点:我非常同意×××的意见…这样一来,气氛接着就活跃起来,我很是为此自我得意了一会。接着问题又来了,我方B3是个女孩,不太爱发言,大家都说了几轮了,她就是不说,要知道,小组面试时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如果老是我们三个说而她一言不发,那我们的分数肯定高不到哪儿去,于是我便想法子让她说话,但是如果贸然让她发言,她又说不出什么来,那我们两个可就都惨了,正好在个人陈述时我作笔记时记下了她的论据:“公平是效率的保障”,于是我接过话题后说:公平优先于效率,刚才我们B3已从“公平是效率的保障”角度作了简单的论证,相信她的进一步阐述会有利于开拓大家的思路。呵呵,很成功,那个女孩略有紧张但条理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论述,我用眼角的余光发现老师脸上很满意,呵呵,我又是很是得意了一阵。我看了下表,快到时间了,我觉得自己说完后就应该结束了,于是我接过话题谈了一下,略微有点总结的意思。果然我说完后秘书就提示:时间到,小组讨论到此结束,呵呵,再次很是得意了一阵:)。在经历了诸多倒霉事之后,终于碰上了幸运事,我们8人都是非常合作的人,没人喋喋不休,而且两方实力也差不多。结束后大家纷纷握手已示祝贺,不过我没握,毕竟在老师面前,还没退场就这样大呼小叫不是太好。不过最终面试的分数我没想到只有260左右,想来有这么几个原因:背景分我不太占优势(我要是清华本科毕业那就爽了),小组讨论时,在我正得意时,我突然发现另外7人随身带的包怎么都不见了?没丢,原来是人家细心,放桌子底下了,好像就我的包很扎眼的放在桌子上,很是让我郁闷了一阵,还有就是刚从上海赶到北京,气候不太适应,讨论时竟然有点流鼻水,恰巧面巾纸放在裤兜里,要取出来必然要经过侧身、抬屁股、掏口袋等一系列不雅的动作,还是坚持吧,不过还是用手揉了几下鼻子,心中甚是郁闷。还有出场时要交回抽签卡片,怎么就我找不着了?老师最后没办法说:算了,再作一个吧。我又是一阵郁闷,一抬脚,呵,在我脚底下呢,我象发现了宝贝一样捡了起来,鞋印赫然在上,郁闷至极。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
       另外最近一备考的朋友问我哪几位老师比较好,在此我对听过的老师作一下介绍,呵呵,很是得罪人呐,不过还是要说,数学我听过李永乐(线代)、王世安(概率)、范培华(高数)、感觉都很不错,这些老师不仅经验丰富,讲课更是深入浅出。有一点要提醒考生,我个人觉得王世安老师讲课思路很开阔,但要求也高,基础不好的可能会有些吃力;逻辑是杨武金,很好。语文听过谷延奎,不错,对作文打怵的人来说,他的新八股是很有效的。总之,只要大家都针对自己的优劣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并执行之,过国家线的希望是很大的,毕竟自己感觉MBA的考题难度相对普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即使假如不幸未能过线,那么这段时间的学习也肯定是很有好处的,起码我通过管理课的学习就学到了不少知识。最后预祝每位看到此文的考生能考出好成绩。
    浏览次数:2425 发布时间:2007-8-17 文章来源:大连MBA网
    Copyright © 2004 - 2005 大连MBA网   咨询电话:0411-39948306,66775625         技术支持:大连西迪软件